第(3/3)页 “老板儿,三两铺盖面。” “要得,兄弟,你先坐到哈,等哈哈儿就来。” MD,听口音就正宗,没错了。 铺盖面是重庆市荣昌区的一道特色小吃,属于川菜,因为面皮很宽大像铺盖,所以得名铺盖面。 铺盖面通常是在揉着比较硬的面团上,通过两只手掌的夹、扯等动作,从面团上拽下巴掌大小的面片,稍微拉扯均匀后下锅煮熟即可出锅。出锅后,配以传统的麻辣牛肉汤或者鸡杂汤、豌豆碎肉大骨汤等,口感有嚼劲而不硬,下肚后浑身热乎乎的,冬天或者雨天吃上一碗铺盖面,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散发的暖意。 而林云这种点餐的叫法,应该是属于川渝地区独有的叫法,按两计算收费,对应其它地区的大中小份来计算收费,嗯,三两属于大份! 四川和重庆既不属于北方,又不属于南方,又吃面食又吃大米,面食呢又和北方不一样,主要体现在这个佐料上,像红烧牛肉面,鸡杂面,兔子面,肥肠面,宜宾燃面,凉面,担担面,一碗面几百种吃法,而且还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添加中。 像自贡市、内江市这边的红烧牛肉面是一绝。 红烧牛肉原本属于盐帮菜,因自贡历来出优质食盐,其现在有一个区仍然叫贡井,贡井这个地名得名于封建王朝时期此地有专供皇家的盐井。 因封建时期生产力落后,自贡地区呢,采卤制盐的人会蓄养大量的黄牛和水牛来代替人力,以前呢,牛是不能随便杀来吃肉的,但是有病死累死的呀,不过苦哈哈的盐工呢是吃不到好牛肉的,只能吃点筋头巴脑的边角料,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加辣椒,加花椒,加五香,居然烧成了一道好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呢,又发现用麻辣鲜香的红烧筋头巴脑的牛肉来佐面吃比直接吃还好吃。 这是红烧牛肉面的全部由来了,舌尖上的中国有更详细的,可以去看。 但这碗面必须得在本地去吃,除了自贡内江,外边你吃了就不是那个味儿了,绝不是某师傅麻辣牛肉方便面和红烧牛肉方便面那种传了几代,养的几头牛还只是皮外伤那种笑话可比的。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美食,都能说上半天也说不完。 林云此刻吃得酣畅淋漓,这铺盖面是佐的豌豆大骨汤,有吃有喝,就得大口吃喝,不算热的天气也整得林云微微冒汗。 这货一大碗面吃完,汤都喝完了,一算账,才9块钱,便宜,实惠,正宗。 吃完面就该回去了,天黑了嘛,就应该坐黑车,也只能坐黑车。 坐出租?脑子有病,七八百的价格和一百的价格问你怎么选?不安全?小概率事件是无法打消工薪阶层的省钱热情的。 顶着时而淅淅沥沥时而若有若无的濛濛细雨,林云慢慢悠悠的回到了车站广场,此时已经过去了四十几分钟了,第二班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达重庆的动车组应该已经到了,从出站的向上台阶不断的冒出人头就能看出来。 不同小地区的的川渝方言又开始沸腾了,此起彼伏,林云找到了一个叫着自己家地名的大姐面前。 “到XX多少钱?” “120块。” “耶~大姐,头回子都是一百块嗒。” “小伙子,不说了,一百逗一百,你站到等哈哈儿,我再喊几个人哆。” 大姐不一会儿又叫了八九个人,见不再有人出站,大姐只能招呼大家跟上,然后前面开路走了。 林云跟着大姐左拐右拐走了五六百米,才到了一处路边停着的一辆比较旧的依维柯处。 车上司机见有人过来,从驾驶室下来打开后门叫大家把行李放上去,我去,已经放得差不多了,林云好不容易放好,上得车来,车上已经有七八个人了。 等所有的人放好行李,司机用吃奶的力气勉强关上后门,然后又加了一把锁🔒。 这满满一车人,车应该是12座的,行李多最后放好行李的几人上车根本就没位置,自顾自的从车过道后边拿过几张小凳,坐在了过道中,都是老坐黑车的了,我去,门儿清呀。 这夏天嘛,12座的这种黑车坐16、7个人,应该算是凑合,要是春运期间,这车怎么也得塞20好几个人吧。 林云倒是坐到一个位置,前门靠窗,看见司机和叫唤揽客的大姐在算账,17个人,每人20,大姐拿到司机垫付的340块,高兴的走了。 我去,这不用太多,每天两趟就OK呀,老百姓自谋生路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不一会司机上车了,发动车辆开始在重庆城区的道路上东拐西拐。 告诉你一个秘密,说了不怕你笑,不说林云这种不是重庆人,就算重庆本地人,在重庆都会迷路。 重庆是一个奇怪的城市,这里的人脾气耿直火爆,有一是一,这里的路嘛截然相反,弯弯绕绕,像极了一个迷宫,不熟悉的开着车兜兜转转的一会就得晕头转向迷路。 导航?哈哈,谁用谁知道,三层四层的高架是任何导航都搞不定的,跟着它走,它会让你从桥上开下去! 就这黑车司机是天天跑,算轻车熟路吧,但也是费了好多时间才从这迷宫中脱困而出,直往高速而去,而看到高速收费口的时候,林云离得近,明显的听到司机长吁了一口气,可见一斑呀。 上了高速就离家近了,两个小时都不用就能到林云家所在的城市了。 林云此刻,心情复杂,归家的人有期待,也有感伤。 好久没看到女儿了,女儿成长了多少,又懂事了多少? 好久没看到父母了,父母更老了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