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日子 第四百一十四章敏感(中)-《官路风流》


    第(2/3)页

    “你们这次调查有什么感觉,只谈感觉,不必有明确的证据”

    陈再喜道:“这一次调查第一纪检监察室抽调的是精兵强将,依据检举信的提示,我们查得很彻底,确实没有发现违纪行为,当然,在沙州财政局存在着超标配车配备办公用品以及生活费过高等不良现象。”

    廖平再问:“检举人说得这么清楚,这封信写得如此程度。估计是沙州财政局内部人所为,我个人感觉真实性很高。”

    听廖平如此说。陈再喜就有些不高兴,道:“我们检查组是凭证据说话,至少从帐面上确实没有问题。”

    廖平听出了陈再喜隐隐的不满,笑道:“我只是谈个人感觉,当然,一切用证据说话。”他又仔细地询问了陈再喜查案的细节,特别是周昌全和刘兵两人的态度。“沙州两位主要领导。周昌全和刘兵,对此事是什么态度。他们说过什么话在接待工作上如何操作”

    “我在沙州五天,与市长刘兵没有见过面,都是由周昌全参与接待。”

    陈再喜又解释道:“我们到沙州之时,就与周昌全见过面,特意交待要保密,所以政府那一边就没有接触,是由沙州纪委副书记钟洋帮着协调,钟洋是老纪委,协助省纪委办了不少案子,应该能够信任。”整整聊了一个半小时,陈再喜这才离开了省纪委廖平办公室,廖平同志略为反常的行为让他若有所悟,省纪委高层已经盯上的沙州,或许,追查此信只是一个试探性动作,作为老纪委,他也没有询问廖平地真实意思,只是有问必答,毫不保留。

    廖平在办公室整理了一会思路,又将跟随陈再喜的另一位不起眼的小江同志叫到了办公室,小江汇报以报,他从铁皮柜里取出了一份没有封面的档案,来到了省纪委书记高祥林办公室。

    进门之后,他特意关上了办公室大门。

    高祥林是从九六年从邻省调来,九七年查处了省交通厅的窝案,九八年将茂云地区查了一个底朝天,引发了茂云地区官场大地震,三年查两个大案,让这位年近六十的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声名大振,一时之间在岭西被尊称了“白包公”,白指其肤白,包公是指其办案之时雷厉风行,令贪官纷纷落马。

    “怎么样,有收获吗”

    廖平在皮沙发上挪了挪屁股,寻找了一个舒服地位置,这才道:“高书记,你还真是料事如神,那些帐目做平了,孔正义的关系网果然深厚。”

    高祥林很自信地笑了笑,道:“你要认识到办理此案的难度,孔正义虽然只是正处干部,但是他当了多年的财政局长,关系网结得很深,上上下下都有看不见的关系网,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我们纪检干部不仅要敢于办事,更要会办事,否则打蛇不死反而被蛇咬。”

    他伸出右手,在空中虚点两下,道:“当纪检干部必须具备两要,一是眼光要准,二是下手要狠,眼光准即能发现分子,同时又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下手要狠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因此,在我们决心没有下够证据不太充分之前,就没有必要让陈再喜知道孔正义的其他事情。”

    这一次到沙州,按理说也很隐蔽,却仍然让孔正义将以前查实地帐册改掉,这让廖平对高祥林心服口服,他掰着指头算了算,“陈再喜这次下去,沙州市方面知道情况的就只有两位主要领导、纪委正副书记,还加上市委办副主任,这五位同志说不定就有人与孔正义通风报信。”
    第(2/3)页